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亲历一线,丰富住培经验

时间:2020-06-16 17:16 来源:上海市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8级全科基地住院医师-肖家明 通讯员:王欣倍

 在这个桃花盛开的四月,春光里的中国随着逐渐散去的疫情而重启,虽然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的行动已现曙光,但疫情已经全球扩散,来自疫区的归国居民也在增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化都市,上海对境外传染病的动向依旧绷着一根弦。海关和边检的闭环管理就是为了控制传染源,不放过任何一个感染者并转至社区加以隔离。只要他们生活在上海市内,社区就是防控的主要力量。

 这个月按照规培轮转计划在宝山区友谊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轮转学习吴淞口邮轮码头属于友谊街道的管辖范围,通过海上途径进入上海的境外人员均被安排在了临江壹号国际邮轮酒店进行隔离,而这些隔离人员检疫工作的重担就落在了友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肩上。

“小肖,明天友谊社区负责的隔离点要为入境隔离病人采集咽拭子,人手可能不太够,你明天直接去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报到吧”。这条有限的消息让我产生了对未知疫情的无限猜想及担忧,因为前一天还听我的带教蒋老师说过,隔离点还住着一位法国归国的“密接”。

第二天到达隔离点后,我就从工作人员手中接到了装备包,一个护目镜,两个口罩,三层衣服,两层手套,两对鞋套......繁琐复杂的换装过程已经让我满头大汗,坐着一动不动也会觉得憋闷。而一旁的蒋老师手中却拿着一个只有从电影中才能见到的双阀防毒面罩,笨重的玻璃面罩再配上左右两只生化级别3M过滤罐,需要两位工作人员帮助才能给蒋老师佩戴上,戴上面罩后的蒋老师只能通过手语交流了,面罩的强密封性使得声音几乎听不见。之所以需要这样的防护措施,是因为蒋老师马上要进行非常高危的咽拭采集工作,患者在咽拭子采集过程中感觉不适,极有可能会出现咳嗽、呕吐,医务人员容易出现暴露。

换好装备后进入了污染区说实话,第一次直面这种场景,我很紧张,两层口罩带来的缺氧与防护镜对脑袋的挤压感愈发严重,穿着两层防护服的我只能感受到海风的轻拂,但丝毫没有带来凉意,没过多久我就觉得第一层防护服已经潮湿了。

开始进行咽拭子采集了,隔离人员井然有序地进入操作区域,我负责辅助蒋老师进行采集。几乎每个患者在采集过程中都会因为不适产生咳嗽,甚至有些人没忍住引发呕吐,采集人员必须擦拭扁桃体甚至更深部位,在这个张嘴的过程中,意味着大量的飞沫会喷溅出来,而且站在你面前的人,你不知道会不会是阳性结果。在这种飞沫的笼罩之下,哪怕有一丁点穿透防护服缝隙进去的话,采样人员就有可能面临感染的风险。

经过了3小时的工作,48位隔离人员全部采样完成。一旁的蒋老师,透过防护面罩都能看到她面色通红,沉重的面罩让她无法抬头,向我们做出的手语也显得疲力尽。

我们在清点完物品后,对现场进行了全面消杀也标志着此次采样工作的圆满结束。脱下隔离服的一刹那真是如释重负,护目镜在额头上留下了深痕,实在是难以想象那些在疫区一线战斗的医护人员如何顶着这身厚重的装备工作那么久。

在疫情面前,每一份积极变化都来之不易,而这份变化是广大医务人员用充满爱和温暖的力量在支撑。这次的采样工作能井然有序地完成离不开指挥调度与后勤保障,对医务人员舒缓压力、生活保障、必要休整、精神鼓励的及时落实都是为了能让广大医护人员更好的出击并早日战胜疫情。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作为九院规培医生,能为此次疫情贡献一份小小的力而自豪,致敬所有在一线及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