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仁心仁术,铸就白袍梦想——仁济医院妇产科住培基地培训有感

时间:2020-12-18 12:37 来源:上海市 作者:王缘 通讯员:胡慧明

2003年,SARS疫情爆发,白衣天使们前赴后继,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里冲锋陷阵,一名普通中学生的心里就此埋下了一颗种子:我要成为像他们一样伟大的人!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世界,昔日的中学生已穿上梦寐以求的白大衣,与战友们共同守护生命的防线。

2008年,大学开学典礼上,青春洋溢的热血少年跟着老师逐字逐句地宣读《医学生誓言》,满怀憧憬和喜悦;2019年,博士毕业典礼中,当昔日的少年再一次跟随全场宣读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时,早已热泪盈眶。

在学科评估A+、全国排名第一的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完成了11年医学学习之后,我更加感受到身上这件白袍的重量,它承载着患者的期待。我们必须努力奔跑,才能不负众望。毕业后,有幸进入上海第一家西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常常问自己:好医生究竟是什么样的?

医生有温度,医学才温暖

基地主任狄文教授常跟我们说,在行医过程中,眼里不能仅仅只有“病”,而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就像郎景和院士说的那样,“医生开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医生,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在我跟随仁济妇产科顾卓伟主任在门诊学习期间,曾遇到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她因为年纪大了听力不太好,导致双方的交流极度困难,一个问题甚至需要重复说三遍才能让她听明白。顾主任不厌其烦地用尽可能慢的语速和尽可能高的音量仔细地询问病情,并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太太进入检查室。老太太当心!”“不急,慢慢来!检查结束后,顾主任一只手轻轻地托起老人的腿,另一只手慢慢扶起老人的背部,帮助她略带艰难地从检查床上起身,最后还弯下腰亲自帮她把鞋穿上。这一切全都看在我的眼中,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医生有温度,医学才温暖。在日复一日的临床工作中,很多细微而平凡的举动,看似微不足道,却处处彰显着人文精神的光芒,也冲开了医患隔阂的坚冰。

行医是一种使命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而变得极其不平凡。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过程中,仁济医院共派出了172名援鄂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投身这场艰难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他们的背后,其实还有着人数更为庞大,积极报名但没有获得援鄂机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的同事们。犹记得当时正值新春佳节,由于疫情态势急剧加重,医院紧急更改了门诊的时间安排,需要临时增派人员到岗。同时,还需要召集一批妇产科医生投入到新冠疑似隔离孕产妇的专科诊治工作中。微信群内的通知一经发出,科里的同事们立即响应,住培基地的学员们也争先恐后地发送我报名!的回复。没有国,哪有家!女儿,马上买车票,尽快出发!回想起当时父亲对我说的叮嘱,至今仍觉得内心充满力量。行医是一种使命,从步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注定了要勇敢逆行。

与患者共同面对生死,最大化生命的价值

医学人文读书会是仁济医院妇产科住培基地的特色活动,每月举行1-2次,由基地学员轮流选择一本医学人文相关的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临床学习体会进行分享,每次读书会结束,顾卓伟主任还会代表基地赠送给分享者一本书,有文学、美学、哲学、艺术、科普、历史等等,深受学员喜爱。

我曾分享过尤金·奥凯利的《追逐日光》,作者是全美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毕马威KPMG)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时年53岁正处人生和事业巅峰的尤金,晴天霹雳般被诊断为脑癌晚期,最多能活3-6个月。在走向人生尽头之时,他辞去工作,与亲人朋友一一话别,将人生的尽头变成了彼此最亲密的时刻。曾遇到一位外阴鳞癌术后化疗后半年,疑似肿瘤复发的46岁患者找主任复诊,主任,我的…PET-CT,结果出来了。”“怎么样啊?”“我还没敢看。她的这句我没敢看,不断地在我耳边响起,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遇到的多数病人,其实根本做不到尤金·奥凯利那样的坦然,面对死亡,他们剩下的只有恐惧。作为医生,我们总是本能地想要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然而,有些肿瘤晚期患者经过治疗,也许能延迟两个月生命,却会经历更多痛苦。我们应该与患者共同面对生死,帮助他们最大化生命的价值,而并非仅仅增加生命的长度。

好医生是什么样的?仁术济世,这不就是前辈们给我最好的答案!也是一年多来在仁济医院妇产科基地最深的感悟。怀有仁爱之心,炼就精湛医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