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上海市

浅 谈 内 科 查 房

时间:2021-08-31 16:24 来源:上海市 作者: 林果为 通讯员:任羿诚

【老专家讲华山故事】


                                    浅  谈  内  科  查  房

                                                                        华山 医院内科学教授    林果为

民间有“外科医生靠一把刀,内科医生靠查房”的说法,虽然有点片面,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查房是执业医生按医院规定为住院病人工作的基本方法。各级医生要对住院病人实施三级查房,以满足病人的诊断、治疗需求和学生的临床教学的需求。

图片

林果为教授查房


2009年,静安区卫生局邀请我对该区临床科室主任学习班讲课,题目是“查房”。我提出查房有三个主要职能:临床决策(包括诊断、治疗、康复和预后)、医学教学(对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等)和病人交流(包括了解病情演变、体征变化和人文交流),三者缺一不可。2015年,第七版《辞海》邀请我撰写词条“查房”,也沿用上述查房的三个职能。考核一名内科医生是否称职,可以从他查房的临床决策水平(即是否按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决策)、教学能力(可从学生意见反映出来),以及病人是否满意来衡量。


林果为教授教学查房


林果为教授讲解体格检查要领


林果为教授和俞茂华教授给年轻医师体格检查考试


我退休后担任我院教育处督导组成员,我记得一次督导组会议研究如何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问题。外科蔡端教授首先发言,认为外科应主要抓基本功训练和动物实验。我提出内科应抓查房。医院管理部门将查房质量抓好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教学质量自然都会提高。所谓教学查房,不能只限于定期组织一、两次有准备的查房,应该认识到教学医院内所有的查房都具有教学职能。


林果为教授和翁心华教授教学查房


我回忆起60多年前刚来华山担任住院医生时的一次值班,总值班是费益能医师(传染病科的主治医师,和戴瑞鸿医师同届,由二医分配来华山工作)。费医师带我夜查房,访视内科所有重病人。有一位病人诉夜间失眠,要求服安眠药。费医师跟我介绍了安眠药的分类,结合该病人具体病情应选择哪一种安眠药最合适,然后我为病人开好医嘱。他讲的内容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不会忘记。


林果为教授给学生讲解


有人将“查房”比作“唱戏”,不同医生查房风格不同,住院医生和实习医生在背后颇有议论。钟学礼教授知识渊博,面很广,对内科各专业组提出的疑难病人查房都能胜任,当时教研室前辈中还找不出第二位。钟教授对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很全面,能做到一个不漏。


钟学礼教授


邱传禄教授的风格是单刀直入,对疑难病的诊断都能猜对。邱教授查房对基本功非常重视,肝脾触诊结果如有出入,他都要手把手纠正,经常提问的内容为三大常规,有些问题主治医师也答不上来。我们住院医生跟他查房都感到害怕。


邱传禄教授


徐肇玥教授查房风格是认真细致,肝脏触诊,她会讲出肋下和剑突下的触诊大小、质地、压痛、边缘厚薄,其细致程度无人可比。她重视临床经验的传授,有一次我跟她查房,一位发热待查疑SB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人,她告诉我体检时切勿遗漏翻眼睑(检查有无瘀点),我至今都不会忘记。


病房中的徐肇玥教授


丁训杰教授查房临床思维特别清晰,能将临床和细胞形态结合起来分析,颇有特色。他每次查房前都认真做好准备,骨髓片要预先看过,X光片要在查房前去放射科读过片。


丁训杰教授带学生查房


总之,他们的风格是反映了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病人的医风和对学生严格训练的学风,这就是上医的老传统。前辈们将查房当作一项严肃的工作,在前辈们的教导下锤炼了我的查房能力。


弥足珍贵的全内科留影,二排左起李宗明教授、陈悦书教授、金问涛教授、钟学礼教授、戴自英教授、林兆耆院长、钱悳院长、朱益栋教授、陶寿淇教授、刘约翰教授、郑伟如教授、吴茂娥教授、徐肇玥教授,后排左4沈自尹医师。


老上医的查房风格是否要传承下去,值得大家深思。



老专家讲华山故事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被挖掘,很多珍贵深藏的史料被披露,就像灯塔,照亮前行的航程。

6月,华山医院党委启动了一项“华山医院老教授口述史”活动,由各党支部走访身边的院士、终身教授、老干部、老专家等华山前辈,听他们讲述党和国家的沧桑变迁史,讲述华山医院和所在科室的发展史,讲述自己听党话跟党走的奋斗史,丰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忆,探索华山医院辉煌百年的奥秘,梳理学科发展的脉络,传承前辈的革命精神,为华山新百年的发展提供持续奋进的动力。

记忆的阀门被打开,华山老专家的讲述就像一部丰厚的百科全书。或许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采访拍摄还远远不够他们想要讲述的,所以,可敬可亲的老专家们就用文字和老照片娓娓道来。


讲述者介绍




林果为,1936年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后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科教研室和血液科工作,历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诊断教研室主任和临床流行病学培训中心主任。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山医院终身教授。1982-1983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内科进修临床流行病学,取得硕士学位(MSC.)。曾任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上海医学》《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循证医学杂志》《内科理论与实践》等杂志编委,历任《实用内科学》第13-15版主编。

从事临床血液学工作60余年,特别在血液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有很深造诣。在铁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方面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项目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七项。其2015年主编《现代临床血液病学》获全国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第3版获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项,以及1997年、1998年度“宝钢和普康优秀教师奖”。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