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虾子镇中心卫生院:构建大健康发展格局

时间:2018-03-21 09:54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陈娟 冯波 通讯员:徐亚娇


新蒲新区虾子镇,经商歇旅,陆路码头,遵义重镇,辣椒之都。

虾子镇因辣椒而远近闻名,有中国辣椒之都、虾子羊肉粉等靓丽名片,新蒲经开区、遵义综合保税区等新兴产业平台坐落于此。虾子镇还有一张同样靓丽的名片——被省卫生厅评为“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的虾子镇中心卫生院。

规模:省内镇级设施领先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上下积极投身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人员往来增多,虾子及周边乡镇几百平方公里既没有医疗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医务人员,群众看病就医十分困难,常规小病经常因医治不当危及生命。1956年3月,顺应周边上万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期盼,一所占地面积约400多平方米的虾子镇卫生院正式成立,当时名为虾子镇卫生所。

虾子镇卫生院的成立,使周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得到全新的改善。仅有的6名医护人员承担起了周边约5万群众的医疗救护,医生是“全能手”,当地群众的大病小病都到这里医治,解决了许多群众的就医需求。但由于医疗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原因,群众病情被延误或治疗不当的情况偶有发生。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因虾子镇特殊的地理优势,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极强,该院被列为全省首批中心卫生院;90年代中期,该院占地面积达900余平方米。此后,经过3次扩建,发展到今天的规模;2010年该院业务收入突破1000万元,位列全省同级医院前列。

2013年7月8日,虾子镇划归新蒲新区托管,虾子镇中心卫生院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有效提高虾子镇的医疗服务能力,更好解决周边20多万群众就近就医问题,新蒲新区投入近2000万元对医院新建综合业务楼、原计生妇幼楼以及住院旧楼进行了装修;投入近3000万元购置GE64排128层螺旋CT、阿洛卡彩超、德尔格麻醉机、柯尼卡DR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其中GE64排128层螺旋CT在全省乡镇卫生院中属于先例。同时,还添置了3台救护车,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目前,该院建筑面积达到13000平方米,开放床位260张,医疗专业及各类人员280名,开设有11个诊疗科室和18个医技及后勤科室;此外,还开设导诊台分诊及专科门诊服务和就诊一卡通,推行院内免费WIFI全覆盖和刷卡消费、孕产妇免费接送、产科VIP病房、开放婴儿洗浴中心、产后访视、床前探视等系列优质服务。

条件改善了、设备先进了、业务提高了,有效提高了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目前,该院承担了虾子及周边三渡、喇叭、新舟等乡镇约20万群众常见病的医疗救治,便捷的就近医疗服务,每年为周边群众节约2000多万元的医疗成本。2016年,该院门诊12.9万人次,住院1.5万人次,业务收入4198万元;2017年1-9月,门诊11.4万人次,住院1.4万人次,手术1800台次,业务收入3472万元。

业务:医联抱团借力发展

患者至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这是该院始终秉承的服务理念。

据院长王平介绍:“我院在采取送出去培养、请进来培训、内部交流激励提高医技人员业务的同时,坚持争取三甲医院及上海优质资源下到我院,在业务、人才及医疗救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有效解决了周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了借船出海、借力发展。”

2013年,该院成为遵义医学院全科医学实训基地、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2014年,成为遵义医专全科医学教学医院、遵义职院第二附院、遵义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2016年,成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航天医院医疗联合体,新蒲新区白内障手术定点医院。同时,该院还是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医疗服务联合体、贵州航天医院技术指导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专业基础实践基地。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多个援黔专家团队实行结对帮扶,上海援黔专家谢冰博士就是其中一位。谢冰博士在眼科尤其是治疗白内障有颇深的造诣,由于两院是医疗联合体,谢冰博士每年定期到虾子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在他的帮助下,该院2016年成立了眼科,组建了专业团队,过硬的医术和良好的口碑,吸引了周边及外地患者慕名而来。在谢冰博士的带领下,眼科已成为龙头科室。该院为辖区55岁以上参合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治疗,目前共接诊患者650多例,成功率达100%。

青山村任德志老人今年已达103岁高龄,是目前该院眼科接诊年龄最大的患者。老人被白内障困扰了近30年,听说该院能治疗白内障,任德志很快到该院实施了手术。经过5天的治疗,任德志视力完全恢复。老人激动地说:“真是太好了,没想到这辈子还能重见光明,圆了我的心愿,而且还一分钱没花。”

同时,该院泌尿外科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开展,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二级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而该院只按一级医院的标准收费。目前已开展泌尿外科微创手术近600例,共为患者节约200余万元。该院泌尿外科专科建设已获得贵州省卫计委批准。

新农合的实施进一步助推了该院的发展,群众大病就医有了保障,看病率、住院率也逐步增加,大病致贫现象大幅下降。今年该镇参合率达97.6%,1-9月累计补偿在该院就诊的参合农民达960余万元,同时该院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1-9月已转诊480余人。

人才:大力引进充分培养

毋庸置疑,人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核心。

该院原副院长汪云强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以后,虾子镇卫生院发展不断加速,随着国家逐步加大对乡镇医疗的重视,通过政府分配、调任,该院医务人员逐步增多,90年代中期已有30多人,一方面是上级的重视,同时也是群众的就医需求。

据已在该院工作25年的易生梅介绍,从2007底王平任院长后,进一步解放思路,大胆创新,重点在改善诊疗环境、提高医疗技术、购置先进设备、提升服务水平四个方面精准发力,狠下功夫,医院综合能力年年攀升,超越了周边很多乡镇,短短十年跃居全省前列。

虾子镇作为发展优势明显、人流量集聚和扩散效应极强的区域重镇,为切实提高虾子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满足当地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按照上级提出新蒲新区发展必须坚持“文教卫配套”的工作要求,近年来,中央及省、市、区相关领导多次到该院调研,实地指导医院发展。新蒲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医院建设,于2016年出台了《遵义市新蒲新区“十三五”时期全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从体制机制上切实解决医疗专业人才问题。2015年以来已引进选调中高级职称5人,招考4人。近4年来,该院“送出去”培训220人次,“请进来”培训130次。

同时,该院出台激励机制,对聘用的医务人员,对取得执业助理和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采取与在编人员同工同酬的形式发放工资,对取得护师资格在该院工作连续满3年的护理人员,按照在编执业助理医师待遇发放工资,这为留住人才起到积极作用。目前该院选派了6人到上海瑞金医院、省人民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脱产进修,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提升和乡镇医生中专学历提升报名踊跃,目前已有600多名全科医学专业实习生在该院实习。医院共有临床医生9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1人,主治医师9人,执业医师22人,执业助理医师31人,医技34人;护理10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5人,护师34人。

收获:真情服务 群众满意

“严格执行医德规范,以病人为中心,文明行医,廉洁行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准推诿病人或因传染病等拒不诊治或抢救病人和放弃诊治病人,不准生冷对待病人……”这是《虾子镇中心卫生院管理制度》里的内容。虾子镇中心卫生院始终秉承“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打造“医德好、服务好、质量好、病人满意、社会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这里的医生、护士都很好,治疗和服务也很到位。”随机采访几位病人和家属,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

近年来,该院还积极开展全科医生下乡义诊活动,由5—6名医护人员组成9个家庭医生包村团队,每月到村里开展2次义诊。洛安村红花组村民刘福明感慨地说:“现在的医生真是好,亲自上门治病,都不用跑医院了。”据统计,该院每年要开展200多次义诊服务。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该院积极冲在脱贫攻坚一线,精准帮扶的8户特困户,通过干部职工出资出智,引导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养殖及实施医疗救助等措施,目前6户群众实现脱贫。

南坪村沙岗组的刘治国今年66岁,年老多病,3个子女都不在身边,妻子因患类风湿常年瘫痪,老两口靠刘治国一人种地维持生计,年收入不足2000元。了解情况后,该院免除了老两口的治病费用,并帮忙发展种养殖业,每年给他家送去两头猪崽,帮扶干部肖洋舟每月都会去看望刘治国一家,刘治国夫妻俩常常感慨:“肖医生到家的次数比子女回家还多,像亲人一样。”2015年和2016年,刘治国仅养猪收入就达9000多元,成功脱贫。同时,该院投入10万元帮助该镇南坪村发展养蜂业,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当前,结合大数据助推大扶贫战略的深入实施,该院启动远程会诊医疗网络,相关的设施设备和网络端口已和省、市平台成功连接,成功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服务工作,通过CT远程会诊累计3200余人次,大大降低了群众的就医成本。同时,该院还实现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执业医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乡村中小学校校医全覆盖。

辛勤耕耘定会收获满满,该院曾获得“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被原省卫生厅评为“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2016年获新蒲新区妇幼健康工作第一名,2015年和2016年连续获虾子镇年度目标考核先进集体。

在大数据信息科技的引领下,新蒲新区虾子镇中心卫生院不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引导和培养全民健康的生活意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推动构建大健康发展格局,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陈娟 冯波)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