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进展与展望

时间:2015-12-25 11:51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admin 通讯员:中国医师协会


李斌.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进展与展望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1( 12 ): 881-883. 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5.12.00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和中西医结合类)医学生,在5年医学院校毕业后,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毕业后教育,主要模式是"53",即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后,进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内外实践充分证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是培养人民满意好医生的必然选择。

一、健全和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重要工作

()健全和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打造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要求。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打造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保障全体国民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李克强总理强调:"健康是生命的基础、幸福的基础,也是生产力的基础""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这些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医疗卫生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型行业,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优化、爱岗敬业的临床医师队伍,才能承担起维护全民族健康的重任。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就是要从临床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出发,不断探索完善适应临床需要的培养体系,源源不断地为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困难,长久惠及人民健康。

()健全和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解人才"瓶颈"难题的必然要求。一个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素质良好的医务人员来支撑;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要由优秀的医务人员来提供。可以说是医院好建,好医生难求。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医疗卫生人才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当前,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特别是临床医师队伍,总量不足、素质能力不高、结构分布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已成为阻碍医改深化的"瓶颈"难题。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就是要以临床医师培养为重点和突破口,推动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通过规范化培训这座"",为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大批同质化的合格临床医师。同时,临床医师的培养和使用机制还与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完善人事薪酬制度、补充紧缺专业人才等重点改革密切相关,是各方面利益交织叠加区域,也是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就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迎难而上,重点突破,撬动改革整体推进,意义十分重大。

()健全和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发展壮大全科医生队伍的必然要求。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发展和壮大全科医生队伍,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深化医改和促进服务模式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全科医生是一类综合程度比较高的医学人才,在社区居民的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承担着很重要的职责。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不仅数量少,而且大多未接受过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诊疗能力还相对较弱,群众的信任度还不高。2015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两年逐步完善,初见成效;五年全面提升,成熟定型"的目标,对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做出了顶层设计,对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就是要以全科医生培养为重点,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让年轻一代的基层医师在起点上得到与大医院医师同样的临床诊疗能力教育培训机会,切实承担起健康"守门人"的职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有信得过的好医生为他们解除病痛。要加大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广泛宣传,这不是单纯的业务培训工作,而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经过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医师的水平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二、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工作主要进展

2013年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20142月,召开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正式全面启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工作。近两年来,在行业内外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制定了培训管理办法、培训内容与标准、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招收和考核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加强能力建设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指导做好培训招收工作。各省(区、市)积极细化落实政策,出台了本地区的实施办法等配套措施,明确了有关操作性要求。重庆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纳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任务,在财政、人事、学位等各方面确保政策落地。上海深入实施"行业人"管理模式,健全劳动人事管理、培训和考核等6个方面的配套措施。

()组织管理更加健全:

省级政府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医改总体部署。23个省(区、市)成立了由政府领导任组长或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的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培训基地也普遍建立了医院、科室分级管理体系,实行院长和科室主任负责制;院级成立专门职能部门,有专人负责;临床科室设置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抓好具体落实。

()保障措施配套跟进:

近两年来,中央财政共投入69亿元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地方财政配套投入累计达到14.4亿元,有力保障了制度落实。辽宁对各级医疗机构参培学员每人每年补助8 000元,对全科专业学员额外再补助4 000元,体现了向基层和全科倾斜的要求。部分地区将培训与人事职称改革有机结合,实现了培训与人事政策的有效衔接。出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和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强化了学位衔接。

()基地内涵建设不断加强:

遴选、认定了559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投入18亿元支持开展能力建设。培训基地普遍建立了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初步实现了基地建设的标准化。投入5 800余万元专项资金轮训师资2万人,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培训基地,主动发挥教学优势,面向全国举办了多期骨干师资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基地教学方面,过程管理日益严格,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国家统一的结业考核题库正在加快建立。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师资和学员间的双盲互评,有力助推了培训质量和效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将临床教学纳入绩效考核,师资带教积极性明显提高。

()制度实施效果初步显现:

2014年度全国共计招收5.3万名住院医师,超额完成年度5万人的招收任务。2015年预计招收7万人,覆盖近80%的临床专业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招收取得历史性突破。2014年度,全科专业共招收5 000余人,儿科招收近3 300人,精神科招收近600人,都创历史最高。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培训学员中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4 500人,未来将有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扶贫和人才对口支援工作也迈出新步伐。2015年西藏自治区共计划招收650人,其中450人将送到北京、江苏等地培养。目前,上海、山东、四川等先期启动地区的一批培训合格人员已进入临床一线工作,他们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了用人单位和患者的普遍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策落实还不到位:

部分省份还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一些地区还没落实地方财政投入,个别省份甚至还未将中央财政补助经费拨付到位,部分学员还没有充分享受到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支持。

()工作进展还不平衡:

总体上,东部地区的认识程度、保障力度、推进强度以及生源质量好于中西部地区。培训基地之间在教学意识、基础条件、组织管理、带教能力、支撑保障等方面仍有差距,实现培训同质化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个别地区和培训基地"入口"把关失之于松、过程管理失之于软、"出口"考核失之于宽,与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紧缺专业仍然薄弱:

全科等紧缺专业仍然招收困难,岗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制约合格基层人才的加快培养。

四、工作展望

下一步,要着重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规范化培训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社会关注,行业关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当地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要积极争取所在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

()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

加快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执行进度,加大地方财政补助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本地组织管理体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尽快完善实施办法,出台实施细则,确保"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切实落实对学员的补助,解决不同身份学员不同待遇的问题。

()进一步狠抓培训质量:

质量是规范化培训的生命线。要强化基地动态管理,实行严格的退出机制,对名不符实、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培训基地坚决取消资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遴选建立一批师资培训基地,加强骨干师资培训,加快提升临床带教整体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对做得好的带教师资给予激励,提高师资带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招收、培训、考核全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培训标准,突出抓好日常带教。高度重视医德医风教育和人文素养培育,既注重临床思维训练,也注重实际操作培训,杜绝"动眼不动手""眼高手低"的现象。全科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要安排到社区、乡镇等基层培训基地实习,以增强在基层工作的实践能力。

()进一步加强全科和其他紧缺人才培养:

借鉴国际经验,研究改革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计划,优化结构。把全科及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人才的招收培养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任务落实情况要与财政补助资金挂钩。承担全科医生培养任务的培训基地要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培训基地对全科及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学员要在教学安排、待遇保障等各方面给予倾斜。

()进一步推动均衡发展:

积极拓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口支援渠道,在培训计划、基地建设、委托培养等方面,继续加大对西部,特别是新疆、西藏以及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纳入"精准扶贫"项目清单。各省(区、市)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省域内均衡发展,学员招收向省域内的欠发达地区、薄弱地区倾斜,加快实现各地区之间、各培训基地之间工作水平均质化。

()进一步完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

综合运用使用、评价、激励等手段,充分体现人才适宜性,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使经过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师人岗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快研究制定与培训制度有效衔接的人才使用制度。"十三五"期间要逐步扩大招收规模,继续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紧缺专业倾斜,确保实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逐步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作为医疗机构招聘年轻医生的必备条件,避免培养、使用"两张皮"。加快研究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协调,重点完善基层和急需紧缺专业岗位医学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灵活用人机制、拓宽职业发展等多种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充实到基层和紧缺专业岗位。医疗机构也要主动调整相关内部政策,使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基层医生与大医院医生都得到同样的职业尊重和相应的待遇。

()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抓住扩大对外交往的机遇,注重学习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等地区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的优点和长处,在招收、培养、管理、考核、认证等方面开展实质性、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真正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