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经验|基于Milestones的不同阶段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探讨

时间:2019-04-29 10:46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通讯员:于渊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生转变,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卫生领域的全新挑战。为了使医学教育改革适应新时期社会和卫生领域对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的要求,21世纪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通过精诚合作,为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提出建议,于2010年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的文章。文中提出了培养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响应,并纷纷开始了本土化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的研究与医学教育改革。

  

  1   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构成要素研究现状

  

  为适应21世纪全新的医疗卫生挑战,弥补现有一成不变的课程设置造成的医学毕业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缺陷,改变不能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患者对医学人才需求的弊端。国际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呼吁要为医学教育体系设计出新的战略以指导教学和机构建设,以卫生系统为基础,借鉴全球经验,确立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要求,从而改进整个卫生系统绩效。报告引用Epstein和Hundert对岗位胜任力的定义:岗位胜任力是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以求所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受益。

  

  岗位胜任力的提出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并针对岗位胜任力的内涵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研究。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提出了临床医师应具备的6大核心能力:患者照顾、医学知识、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和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专业素养、以系统为基础的实践。英国医学总会(General Medical Council,GMC)提出医师的胜任力包含:保持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和人际关系、诚实可信、行为公正。加拿大皇家内科和外科医师学会(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RCPSC)提出专科医师胜任力的7大要素:医疗专家、交流者、协作者、管理者、健康促进者、研究者、专业者。

  

  我国孙宝志教授等在对全国31个省市医院和单位调查以及全国专家多次研讨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通用模型,提出了中国医师岗位胜任力8大核心要素: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医学知识与终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为培养中国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提供了框架性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   不同阶段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内容探讨

  

  2.1   不同阶段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规定:作为医学教育连续体系中的第1个阶段,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并为其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基础。国家卫生计生委(现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总则中,提出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后需要达到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教学与科研等4个主要目标。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中提出专硕规范化培训目标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与实践能力,良好的表达与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疾病的诊疗工作,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和临床教学能力、外语交流能力等。而继续医学教育强调医师在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全方位的岗位胜任力。

  

  2.2   不同阶段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探讨

  

  由于医学人才培养的渐进性、连续性和终生性的特殊规律,岗位胜任力的获得不可能一蹴而就或各阶段均衡培养,需要通过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3个阶段有侧重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所以,针对不同培养阶段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岗位胜任力8大核心要素,制订相应阶段性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运用Milestones岗位胜任力评价系统针对阶段性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与评估,对促进和确保岗位胜任力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结合我国不同阶段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本土化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8大核心要素,对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总则、《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中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和目标,结合临床培训实际情况,分析梳理出本科生临床实习阶段、住院医师和专硕规范化培训第1、第2、第3年度岗位胜任力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将岗位胜任力8大要素分别按培养要求的侧重分为了解(意识培养,对应掌握程度25%)、初步掌握(具备一定的能力,对应掌握程度50%)、掌握(熟练运用,对应掌握程度75%)和超越(继续医学教育阶段,对应掌握程度75%~100%)4个层次,以便培养机构制订阶段性培养方案,进行分段阶梯式岗位胜任力循序渐进培养。8大核心要素在不同培养阶段虽有侧重,但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并非截然分开。

  

  尽管有作者认为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黄金时段,但考虑到本科教育阶段的初启性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培养要求,通过5年的本科阶段教育,医学生应对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信息与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科研能力有初步了解,具备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储备,初步掌握临床技能和医疗服务能力、医学知识与终生学习、团队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核心价值观素养,所以岗位胜任力培养应以初步培养为主。而作为衔接本科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总则中指出,经过3年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教学与科研能力。3年规范化培训期间应根据住院医师能力培养和成长规律,进行分阶段有所侧重的强化培养。规范化培训第1年,住院医师院校毕业之初,科研和教学能力基础较为薄弱,且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地培训和积累,所以第1年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培训应侧重于初步临床能力、诊疗信息与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并达到初步掌握要求;第2年应在继续强化和掌握临床技能和医疗服务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基础上,加强教学和科研能力、终生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塑造核心价值观和提升职业素养;第3年则是培养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诊疗工作胜任能力的关键阶段,除教学和科研能力作为基本能力要求需要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继续学习和掌握以外,其他岗位胜任力要素应该在规范化培训结束时全部掌握。专硕规范化培训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所以培训要求基本一致,但由于学术性是研究生培养的本质属性,所以研究生阶段应进行科研能力的系统培养,且研究生有毕业论文答辩要求,所以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应高于住院医师,故规范化培训第3年住院医师与专硕胜任力培养在科研能力要求上略有区别。医学人才每个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可通过Milestones评估系统跟踪评估,并通过不断修正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方法确保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岗位胜任力进一步强化和不断超越是医务人员的终生课题,应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探索提升。不同阶段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内容与培养要求,见表1。

  

  3   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分阶段分层分类培养的意义及思考

  

  尽管国内对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岗位胜任力标准模型,但我国医疗教学尚未形成完整的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教学和考核体系,且缺乏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胜任力特征和分层分类标准的研究。目前无论临床实习还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多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等硬性临床基本能力培养,缺乏从岗位胜任力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评,难以衡量培训结果与岗位胜任力要求之间的差距。

  

  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有循序渐进性、连续性、累积性、终生性等教育和培养规律。由于能力培养不同于技能培训,短时间内较难提升,且不同阶段医学人才基础水平不同,所以非常有必要根据医学人才的不同培养阶段,对岗位胜任力培养要素进行分层分类研究。为制订符合不同培养阶段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内容与目标,采取阶梯式胜任力培养模式提供依据,为医学人才培养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提供目的明确的指导,不断完善不同阶段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也有利于医疗教学机构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课程和培养方案,构建个性化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和专业特色的Milestones教学评价系统。以胜任力为组织框架,对医学教育项目进行设计、实施、考核和评价,以达到教学项目顺利实施和科学评价的目的,对切实做好我国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周庆¹,桑爱民¹,高建林¹,史亚琴²

  

  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教育培训处

  

  2.南通大学教务处

  

  转自《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