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江西省

宜春住培三年浅谈

时间:2019-08-06 16:27 来源:江西省 作者:宜春市人民医院2016级万昆 通讯员:罗露

宜春住培三年浅谈

                 2016级全科定向学员万昆

20195月份去南昌参加结业考试,6月份尘埃落定,群里大家都吵着要庆祝,有欢声笑语也有一些莫名的哀愁。想一想,从最初那个阳光明媚的夏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快3年了,初来时懵懵懂懂的院前培训还历历在目,那个时候南院(老院区)显得很拥挤,好像一切都离我们太遥远,但是磕磕绊绊的走过来,有些事情总是需要去经历的:为了考执医疯狂背书,第一次单独值班的惴惴不安,第一次被科主任训斥,第一次被老师夸奖,第一次和病人家属谈话的紧张,第一次善意的谎言,第一次下病危通知书,第一次写死亡证明。有过开心、有过失落,有过惊喜,有过无奈,有过迷茫。有些事情注定只会经历一次,有些事情却会一直刻骨铭心。

总结三年的住培生活,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一丝不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生活,脚踏实地的学习。但是学习总是是痛苦而漫长的,生活也总不是一帆风顺,经过内外妇儿这么多科室,也遇到过很多酸甜苦辣,在众多科室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第一个科室——急诊科,我仍然认为急诊科是最可怕的科室之一,每每谈及急诊科,总会想起一部日剧《深夜食堂》,深夜2点依然热闹的只有夜宵摊和急诊科了,它更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喝农药自杀的妇人,她肯定会后悔;脑卒中和心梗的病人和时间赛跑;喝醉酒的男女老幼;有着千万种可能的腹痛……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心肺复苏,抢救一位猝死的大叔,他刚刚退休,明晃晃的长条灯管照射在他苍白的脸上,家属撕心裂肺的嚎哭和喃喃低语相互交织,有些刺鼻的消毒水气味,他们从不同的感官上刺激着我,当然,还有我酸痛的胳膊,这让人感觉不真实,白天他可能在还在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却无法预料到自己的生命已经所剩无多。事毕后我陷入短暂的迷茫中,我们在彼此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然而这个困扰我的问题在一年后得到了答案,我看到了特鲁多铭言的一句名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说实话,这三年里面我们说过无数次放弃的话,但是干一行总是需要爱一行的,当然每一个行业,都没有好赚的钱。唯一的捷径,就是踏踏实实地不断学习。只有在不停的攀登才有机会辨识优秀的人,住培就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在这术业方面,古人早就把人的职业进阶分成了七层:奴、徒、工、匠、家、师、圣。并做了如下解释:奴:非自愿和靠人监督的人。徒:能力不足,肯自愿学习的人。工:老老实实,按规矩做事的人。匠:精通一门技艺或手艺的人。师:掌握了规律,又能将其传授给他人的人。家:有固定的信念,让别人生活得更好的人。圣:精通事理,通达万物的人。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奴」的层次过一辈子,他们本职工作完全没有主观能动性,纯属为了养家糊口。不仅看不到职业的上升通道,思想上还毫无改变的意识,要么直接庸庸碌碌终其一生,要么尝试走捷径赚快钱,然后失败,接着庸庸碌碌过完一生。相比而言,「徒」是一个进步者,能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去学习去改变,境况要好一些,假以时日会遇到改变的机会。至于「工」,可以说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他们所做的一切。但对个人而言,如果满足于此,就只是维持而已,不会带来进更大步或改善,是被动的生存策略。到了「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人士了,他们对本职业务达到了精通,做出来的东西,普通人都能看出其质量,一般来说,这是普通人的职业天花板。现在说的很火的工匠精神无非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达到这个程度。「师」相当于现在教授级的人,韩愈《师说》里面讲到传道受业解惑就是如此。而「家」,就是业内的顶尖人物,像画家、音乐家、作家,他们有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我们习惯叫这种人大牛。最后是「圣」,这是全人类极少数人的境界,不但在所属领域出类拔萃,无人能敌,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还要有高尚品格和极具睿智,有一颗高贵的不同凡响的心,具备常人难以抵达的善和超越。前人早就告诉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社会的浮躁,总能让人忘记这一点。

我希望最后我依然能够热爱这个行业,能够靠着自己的努力早日成为别人口中的大咖,三年快要结束了,真心感谢医院各位老师的关心,能够在忙碌的时间指导我前进的方向,我会铭记每一位师长的教导,亦感谢各位同学的照顾。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