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我就是你的倾听者

时间:2019-08-13 13:41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毕教部 通讯员:王盟

  一提起医生的病例讨论会……

  专业的术语,

  权威的解释,

  还有,

  科主任严肃的总结

  …………

  

  那么,有种故事会形式的“病例讨论会”

  你有参加过吗?

  请来我山了解一下“住院医师内科故事会”~


  有没有一个病例让你百思不解、辗转反侧?

  有没有一个患者让你记忆犹新、感慨万千?

  有没有一个故事精彩到让你想要大声告诉所有人?

  这两个故事,值得你的驻足……


  01

  我相信这位病人往后聊起中国医院的时候,一定是带着赞同的。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六下午,阳光明媚,刚忙完一天的回诊,正准备坐下吃饭,总值班手机熟悉的铃声响起。预检台预告,120救护车即将转运来一位急性心梗的患者。心肌梗死,是心内科最危险的疾病,接到电话,我迅速赶往抢救室。患者是外籍,曾经在国外放过多枚支架,本次发病不到3小时,到医院时虽然意识尚清,但当时收缩压不到70mmHg,不停地呕吐,心电图显示多源性室速。我立即判断,病人已经发生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要马上接受急诊介入手术。

  很快,麻醉医生赶到抢救室,同时也联系好主刀医生。然而在谈话签字时,病人和妻子却坚决拒绝在中国的医院做手术,甚至连深静脉置管都不肯,要求我们先把情况稳定下来,再包机回国治疗。但就在说着话几分钟的功夫,病人发生电风暴,多次室颤,晕厥过去。我一边抢救,一边告诉家属,情况非常危重!现在不做急诊介入,别说是国外,恐怕医院的大门都出不了。当时的压力很大,身上沾满呕吐物,病人和家属对中国医院不信任,还意识不到病情的严重性。但我也很清楚,此时如果放弃谈话,就等于放弃了病人的生命!而获得病人信任的关键,就是用事实说话!几年的历练,我几乎把急性心梗介入的治疗流程倒背如流,迅速将治疗的必要性告诉家属和迷迷糊糊却还喊着回去治疗的病人,同时联系到他们在国外的医生,简单介绍情况后让双方再次沟通。在此期间对病人的抢救也一直紧张有序的进行。终于,我们专业的表现让病人和家属放弃成见,决定接受手术,此时从他进入医院前后不到二十分钟。至于手术的结果,我相信这位病人往后聊起中国医院的时候,一定是带着赞同的。

  ——陈佳慧医生


  02

  如果以后,有人跟我们说,医生,我还没说完,请留出点时间耐心的听他们讲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

  来了个新患者,愁眉苦脸告诉我说:医生啊,我头晕,我喘不过气,我好像发烧了,我没力气,我吃不下饭,我睡不着觉,我肚子一直咕噜噜的叫,我一会拉肚子一会便秘,我一直要尿尿,我晚上睡觉也要尿……无穷无尽的主诉,这种轰炸式的主诉,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啊!但为了在患者面前显示出我是一名成熟稳重有水平的医生,我镇定一笑,知道了,门诊病历给我看一下。这场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一大排的不适主诉,无从下手的病例,大家会考虑什么?焦虑症或者焦虑状态对吧?

  翻开门诊病历,我问你答,多的别说!问题很简单,回答也很简单。录入系统,开一个医嘱包,perfect!好了,签一下字,这些检查你去做吧。刚打算让患者去做检查,她又开始打算继续在我旁边讲述她的各种症状,被她的女儿拦住了。检查结果出来了,与外院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于是开始其漫漫抗感染之路。用药第一天,我值班,这个患者晚上十点多按了护士铃,原因很简单——睡不着,睡不着简单啊,安眠药来一片,然而这个患者不愿吃啊!于是搬出值班绝学——“话疗术”。经过不到五分钟的我讲你听,充分向患者解释其各种症状及后续治疗等等。我发现了些新东西,患者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睡眠。为什么睡不着?尿急。怎么解决?不然来根导尿管吧!导尿管插完,患者第一次睡了个安稳的觉。然而之后的治疗并不如人意。

  又是一个值班夜,这个病人又来找我了。我该讲的都讲完了,我能告诉她的也都告诉了,那听听她的说些什么吧,二十几分钟碎碎念后……等等!管子里为什么有气泡啊!阴沟杆菌不产气才对。这时我第一次听见了患者说的咕噜噜的声音,那就听诊一下吧。这一听,吓我一跳,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问下症状,没有明显腹痛、呕吐、腹胀,排便正常,这怎么可能是肠梗阻?哪来的声音?这时候我发现尿管里流出了较多浑浊物,这是“屎”啊!

  重新跟患者沟通后再次做了CT及CTU,大会诊最后证实为小肠膀胱瘘。这个病人先后辗转5家医院,做了1次MRI,2次CT,3次B超,用了5种抗生素,走过了100余天的抗感染之路,看似很复杂的病情,然而诊断其实很简单,这诊断一直都藏在主诉里,只是这主诉有点多、有点长、有点特别。我们有时有点不耐心,我们偶尔觉得不重要,但最终的诊断也许就这么被一次次错过。

  如果以后,有人跟我们说,医生,我还没说完,请留出点时间耐心的听他们讲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

  ——张峻医生


  内科故事会不同于以往基于诊断、鉴别、治疗的病例讨论模式,而是结合当今社会对临床医生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双重要求,旨在从临床病例和工作出发,启发住院医师在总结诊治经过、医患沟通等的基础上,从伦理和人文的角度反思上述过程,从中进一步认识并理解医学、人、社会间的错综关系,以期培养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情怀。

  此次活动邀请了内科学教研室陈世耀主任、姜林娣副主任作为嘉宾参与指导,同时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亦设置了不同的奖项,由各科教学秘书担任评委,为每一个故事进行点评。

  住院医师在开展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治病,更需要注重与病人的交流。医学人文情怀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锻炼在临床医师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中山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举办了“2019年第二届模拟教学研讨会——叙事医学专场”针对“叙事医学”,特邀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与社科学院教授蒋育红副主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Lauren Small教授和David Wu教授为会议嘉宾,同与会者们分享了中美叙事医学发展现状及对国内叙事医学发展的思考、叙事医学的概念及优势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叙事医学教学经验。教育处郑玉英处长、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高虹副主任、各科室老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各兄弟医院和上海各医院师资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据悉,“叙事医学”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内科医生Rita Charon 在2001 年提出,是一种医疗模式,强调具有“叙事能力(Narrative Competence)”的临床医生通过“吸收、解释、回应患者的故事和困境”,提供充满尊重、共情和生机的医疗照护。叙事医学作为医学人文学科的新领域,有别于传统的医患交流模式,在获取患者疾患故事、促使患者配合医疗过程和产生积极改变上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推进医学人文学科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供稿)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