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江苏省

“微”雨甘霖长润物 “丽”日春晖广泽人——记扬州大学附属医院ICU主任医师刘微丽

时间:2020-01-03 16:12 来源:江苏省 作者: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专业规培学员李玉呈 通讯员:杜鑫

刘微丽,一个充满诗意而又美丽名字!这个名字,即可以让人联想到在三尺讲台上春晖育人的先生,也可以让人联想到在临床一线妙手回春的医生。而现实中,她就是一位灵魂工程师和白衣天使。

她名如其人,端庄秀丽,医德高尚,让人如沐春风。

刘微丽老师气质如兰、端庄秀丽,不管是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在紧张查房的一线,不管是面对身边的同事还是服务的病患,她都带着真诚的微笑,让接触到她的人感觉如沐春风。

善良的品格必然涵养出高尚的医德。刘老师经常说:“我们ICU虽然是一个充满“刀光剑影”的地方,是一个令人压抑的处所,但我们医务人员要在这个冰冷环境里传递人间大爱、演绎温情脉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记得去年ICU接收了一位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这名患者年仅18岁,是一名来自普通家庭的在校大学生。因长期治疗不见好转,巨额的治疗费用让她的父母也产生了放弃的想法。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刘主任判断患者只要在坚持一段时间就一定会好转起来。于是她亲自找到患者的父母,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我可以肯定孩子能醒过来,并且能够保证他重返社会”。

正是这句话感染了患者家属,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希望最后实事也证明刘老师的精准判断,患者顺利苏醒并实现康复。只是简单一句话语,但却挽救了一位青年的命,也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它体现了一位医者的担当,而担当不就是最大的高尚、最美的医德吗?

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传身教,让人如饮甘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老师经常说:“与其在临床上看病,我更愿意去学校里上课,我愿意把我的知识与临床结合起来,传授给学校里的孩子们,让他们踩着我的肩膀更上新的台阶。”在学校里,刘老师的课没有一个学生缺席;在医院里,很多规培生怕去ICU,但是去了之后遇到了刘老师才发现,那里是一片圣地。刘老师会亲自带领规培生分析病情、讨论病例,针对病人出现的每一个症状,都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系统去分析;针对不同专业的规培生,她也会结合相应专业提出问题,解释问题。

她还要求规培生参加每一次病例讨论并参与发言,点评过程中刘主任一样会穿插相关专业知识帮助学员理解,她说医学没有完全的对与错,即便是她自己也可能会犯低级错误,所以ICU的病例讨论也都是“畅所欲言”。开放式的病例讨论教学法,会激发学员大量阅读、充分思考,最终让每位学员都能有所收获,从而逐渐培养出临床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新入科学员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员,刘老师还会特意安排基地带教医师和高年资的基地学员利用中午时间“开小灶”。培训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目的是让学员更快地适应基地的环境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刘老师经常说:“作为一名ICU的医生,我们必须要能应对各种情况不管患者是在医院病房、检查室还是在马路边、公交车上躺下了,我们都能淡定从容的去识别、抢救和转运。”基于此,刘老师始终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专业的学员,给出各种场景模拟训练,让他们克服内心恐惧和慌张,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

她爱岗敬业,悲天悯人,医技高超,让人如仰高山。

ICU学习期间,我们经常会遇到过复杂危重患者。有时复杂的病情往往把年轻医生搞的心力憔悴,失去信心。面对这种情况,刘老师经常鼓励我们我们说:“人人都知道坚持就是胜利,但不是人人都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多一点勇敢的坚持,因为这份坚持关乎生命、关乎家庭、关乎未来!

刘老师从业30余年,她的行医足迹从壮丽北国到秀丽江南。三十年如一日,她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数急危重症的患者在手上重获新生,无数遭受苦难的家庭在他的帮助下转危为安。她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是用三十年的青春和汗水铸就的。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有句评价万世师表孔子的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刘老师娇小的身躯不是一座高山,但他强大内心和高尚的品行,就是一座让我们仰止的高山。

居里夫人曾说过:“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老师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也不可替代的存在,对我们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前人的光辉,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仰望,更是逐梦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见过了刘老师,我心中暗自告诉自己:踏实工作,认真学习,我愿自己像刘老师一样,成为一名好医生好老师。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