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广东省

身体健康的守护者 他们也需要心理健康的守护

时间:2020-02-17 18:56 来源:广东省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9级学员 付铃 通讯员:陈建松

        2020年如期而至,在对2019的总结与告别中,在对新一年的期待与规划里,就在所有人都坚信新年胜旧年,并且投入到喜迎春节的准备工作中的时候,一场波及整个中国乃至海外牵动亿万中国人的心的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惊涛巨浪袭来,惊醒了无数人的梦。

       在疫情面前,人们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看新闻读科普,戴口罩少出门。而有一个群体,他们逆向而行,奋斗在直面疫情的最前线,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防护墙。

       然而,多少人在享受着他们提供的守护的时候,却将一个事实抛之脑后,那就是——医生护士不是神,也只不过是穿上制服的普通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理应坚守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哪怕这份工作危险万分艰辛无比。当你每天在柔软而温暖的被窝中醒来时,他们每天累了就睡在地板上;当你埋怨年夜饭过于丰盛油腻时,他们的年夜饭仅仅是泡面也觉得满足;当你和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时,他们中多少人从踏入医院开始抗击疫情就没再回过家,没再见过自己的父母、孩子。他们也会被感染、会被死亡威胁。令人痛心的是,就在他们与病毒殊死搏斗的同时,竟然还有人将拳头挥向他们,这一拳打在的不仅是他们的肉体上,更是痛击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某一瞬间,他们也疑惑,谁又来守护我们呢?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医务人员顶着巨大的压力——繁重的救护任务,紧缺的防护物资,各方的舆论压力,仍然不断上涨的数字,每分每秒如潮水不断冲击着他们心理的堤岸,他们在坚持着,但也不确定自己会在哪一棵稻草下崩溃。

 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如下心理及躯体反应;

1. 心理反应

如感到焦虑、紧张、烦躁易怒、沮丧、淡漠、悲伤、恐惧、迟钝、麻木空虚、退缩等;过度疲劳、无助、职业耗竭感、压抑、缺乏安全感;面对患者死亡的挫败或自责。

2. 认知反应

如犹豫不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与别人交流时表达和理解困难。

3. 躯体反应

如心慌、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变差、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胸痛胸闷、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出汗、发抖、坐立不安、睡眠变差(入睡困难、眠浅、早醒、多梦)等。

      对此,我们衷心建议一线医护人员:

1. 照顾好自己身体

在有限的休息时间内尽量调整好自己的身体,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尽可能躺下闭眼休息或者利用冥想等心理学方法放松;均衡营养、正常进食以保证身体处于正常状态。

2. 学会接纳

① 接纳我们自身给予帮助的有限性

作为一线医护人员,面对无数需要救治的患者,这一职业赋予的使命感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渴望竭尽所能地帮助到每一位患者。但是在这场浩大的战役中,没有人能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每一位患者,大家应给予自己积极的鼓励和暗示,及时自我肯定,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每一项专业工作都是有价值的。

② 接纳自己生理和心理可能出现的不适应

当人进入应激状态时,可能会产生前述心理和生理症状,这时不要过分的紧张、担心和恐惧。这是人类应对应急事件时的正常反应,但要引起重视,注意自我调适。

3. 疏导负性情绪

及时觉察到自己的负性情绪,并为情绪寻找一个出口。学会倾诉,通过电话、微信等社交软件向亲人朋友倾诉;适当运动,如瑜伽、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合理宣泄,允许自己独处或哭泣等来缓解负性情绪;尝试积极想象与自我暗示、使用正念或冥想减压。

4. 科学客观地了解相关信息

疫情相关信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铺天盖地涌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从中筛选出具有权威性的资源,例如政府官方发布的报告、权威媒体新闻报道以及该领域权威专家的相关报道等。

5. 寻求专业帮助

当自己出现上述生理和心理症状无法处理时,可寻求专业帮助,如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进行线上咨询,或者联系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通过专业人员的帮助,来恢复自身心理平衡,并获得心理安全感。

面对疫情,我们要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当一线医护人员守护我们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撑起一把保护伞。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